HOME> 礼包中心> 漆彩生活:用漆艺的真、善、美,髹饰我们当下的生活

漆彩生活:用漆艺的真、善、美,髹饰我们当下的生活

▲现场坐满认真聆听沙龙的漆艺爱好者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90岁高龄的漆艺研究者,也有年轻的漆器厂经营者;有工龄达半百的漆艺传承人,也有新生代生力军;有学院派教师,也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政府领导。大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畅谈重庆漆艺的现状、分析和解答从业者与爱好者们面临的困境与疑惑、展望重庆漆艺的复兴之路。

▲王发荣

重庆市文化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发荣表示:“现在传统工艺迎来了传承的又一个春天,不仅需要漆艺家们拥有更精湛的技艺,也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将漆艺融入现代生活,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并同时对漆艺传承人与传承人群提出四点希望:一要弘扬工匠精神,也要对漆艺心有情怀;二要让漆艺融入现代生活,也要在提高中保护传统工艺;三要解决从业者的就业生存问题,也要敢于突破,走向市场;四要坚持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远离有毒有害的环境。如此,重庆漆艺发展大有希望。

他还透露,政府正在推进重庆非遗博览园的建设,就是为手工艺人搭建平台,让非遗走进大众,传播传统文化。

▲程天德

从事漆艺的传承人与传承人群则从各自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有着40年做漆经验的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程天德表示:“干这行的人都清楚,工序复杂不说,而且很苦很累。做好这行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依然需要传承。我也带徒弟,但现在只带学校的老师,再由他们去传播给更多的人。”

▲冯才志

重庆市非遗项目(巴人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冯才志直言:“传统工艺要发展必须创新。创新并不仅仅指技艺上,工具上同样如此。我在运用传统髹漆工艺的基础上,也运用了现代机械进行探索。但这并不意味着脱离了传统,机械和材料只是手段,技和艺才是核心。”

▲王岳峰

深谙漆艺市场的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长王岳峰则表示:“在提倡传统工艺复兴之路上,资金短缺、人才断层、市场不景气等都是漆艺行业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大众对漆器的认知不足导致的。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是漆器复兴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杨立山

作为新生代代表,漆艺艺术家杨立山因为有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对比国内外的漆艺,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做漆艺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他说:“时代在变化,过去做化学漆的瞧不起做大漆的,但现在完全反过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产生了转变。在以前要做一场漆艺沙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

▲陈巨涛

梦野间漆艺工作室负责人陈巨涛表示,现在做漆艺需要抓住现代审美的趋势,并提出“漆艺创作首先需要弄清大漆本质是什么”,引起了在场的漆艺从业者与爱好者的共鸣与思考。

他认为,从创作角度来讲,要让漆艺融入生活,关键在于把握装饰与器物形制的度。漆艺等传统工艺曾经主要用于不大实用的装饰类物品,这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接受度低。将传统工艺运用到更具实用性的器物上,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

▲潘琪

在漆艺的传承方面,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潘琪看到了希望。她说道:“喜欢漆艺的年轻人其实不少。我现在的徒弟是川美的两个学生,他们有很好的素描功底,能更好地把握器物的形制,因为接受过好的教育,在构图和色彩上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相信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漆艺的发扬光大不会遥远。”

▲胡香维

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香维表示:“非遗被重视,民间手艺被重视,重庆的漆艺人也开始走向全国的展览和交流平台,让大众开始了解漆艺。目前,我们也在尝试做实用的、有特点的实用漆器,希望更接近大众的生活。”

▲陈奇志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陈奇志从2006年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室。她了解到的重庆漆艺的现状,以2-3人的小工作室为主。她认为如何与市场接触,使得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更好的融合,是重庆漆艺振兴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

▲王宗秀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王宗秀从事漆艺四十多年。退休之后的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带学生和研究漆艺工艺上。

谈到漆艺的振兴,她认为首先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漆艺;其次,应该建立一个漆艺手艺人的聚集地,让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自称“90萌童”与“巴山漆工”的实践型研究者何豪亮老师

在活动现场,已90岁高龄的《漆艺髹饰学》作者、被誉为“中国漆艺活字典”的何豪亮老先生也来到现场。在活动前两天,他用大漆在夏布上提字——大漆艺术,用于装饰展览空间。

活动现场,他提出要用漆人的素养对待漆艺的制作与研究。他说:“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而漆艺包含了真善美,需要漆艺从业者用一辈子来解读这门技艺。”

▲本次沙龙参与嘉宾合影

除了沙龙对话,在揖美·泊物空间还展出了重庆、成都、福建、天津等地共14位漆艺从业者的近50件精致作品,通过重庆本土与其他地区的漆艺作品碰撞,开拓眼界,相互交流,促进重庆漆艺的发展。

▲50多件精美漆器作品在揖美·泊物空间展出。

▲许多慕名而来的观众,对漆器作品赞不绝口。

▲《漆器鹰爪杯》蕴含的是彝族的图腾文化,杯上的纹样由何豪亮亲自设计。

▲《霞光清朗大漆银胎茶具》由朱冰制作,在传统漆器制作的基础上,融合了传统银雕工艺。其内胎为银,外层用传统漆器胎体,再以漆艺髹饰技法进行装饰。

▲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长王岳峰带来的各种漆碗,融入了熊猫的元素,别具一格。

▲《等》是尔雅漆艺工作室创办人庞湾湾的作品,创作理念是孕育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美好的等待,等待着新生命的到来,因为等待而幸福。

▲《祥龙腾九霄》是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程天德的作品,祥龙腾飞,极富尊贵感。

▲《黑地堆漆研绘点彩描金花鸟顶箱柜》《犀皮漆官皮箱》《黑漆花几》是王黎阳的半成品,极富复古美感。

▲胡香维的《木觚瓶》参考古代青铜器形制,采用传统变涂漆艺技法,贴金箔、多次色漆,多次打磨和抛光而成,其中一件在腰线用蛋壳镶嵌古代狩猎图点缀。

▲陈巨涛的《洒金地朱漆琴桌》为古琴演出而作,特意采用鲜亮的颜色。形制采用明式经典样式,木胎为楠木老料,通体裱布,撒金色颗粒后,多次髹涂朱漆,打磨推光而成。

▲蔡泽荣大师的《金地五牛瓶》以楠木脱脂干燥后镂成空胎,结合变涂、磨砚、贴金等技法将中国十大传统名画《五牛图》磨砚于瓶身,更凸显牛的生命活力。

▲王宗秀的《富贵牡丹》以堆漆、贴金、镶嵌及同类色等技艺装饰,整体结构饱满而富于变化,风格工整典雅,色彩绚丽,表现出牡丹的雍容华贵。

▲杨立山的《脱胎素髹盏托》以脱胎方法成形,不施繁饰,仅髹一色漆,器形轻便,造型简洁,展现漆器的平淡、理性、内敛之美。

▲冯才志在《金秋》漆画中运用了堆漆、贴箔、蛋壳镶嵌、填画、磨显等工艺,创作了一幅嘉陵江畔金秋图,以现代审美的视角,用漆画艺术表现出了巴渝文化的特色。

「漆彩生活」是2017重庆振兴传统工艺系列沙龙活动的第一场。该系列活动将每期以一项传统工艺为主题,立足于重庆的非遗传承人与传承人群,邀请相关从业者、学者、设计师等以沙龙对话+微展的方式亮相,共同促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END

来源:中华手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